另一方面,習慣也是很重要的。記得我小時候便後都是用草紙,質地非常粗糙。但是用習慣了,並沒有覺得如何。後來換了個環境生活,用的都是衛生紙,質地細膩,擦嘴也是用這。當時非常難受,覺得太軟,易破。沒想到慢慢就不覺得了,時常回家一次用回草紙反而難受。(另:發現新加坡人對Tissue和Toilet paper也分得很仔細,回想起來,之前覺得軟是把Tissue當成Toilet paper來使了。)
不廢話了,寬袍大袖也不會完全不事勞動,看看先人如何解決?
襻膊:pàn bó ㄆㄢˋ ㄅㄛˊ
網上解釋為:宋代一種掛在脖子處,摟起衣袖的繩子。嗯,摟起衣袖,今人做事也常需要這樣,不過今人摟上,掉下的重複著。
為甚麼被定義為宋代,原來根據是沈從文先生的<中国古代服饰研究>中研究和的宋人繪"白馬圖"(如下)
然而,之前我在成都王建(前蜀)的永陵裡面就發現抬棺的半身力士雕像中就有類似的東西,可惜當時同伴叫我別拍此類物事,現今網絡上能找到的圖片又很少,唯有一個複製品看得清,可惜不能作為證據。
古人實際如何還待更多研究。
在日本,也有類似的相同的事物,名:「襷」 音:(たすき)ta su ki
普通話音:jǔ ㄐㄩˇ,字型跟 襻 類似,不過完全是兩個字。
因為日本服飾從沒有被割斷過,所以甚麼都能保留下來。在動畫片:一休,千與千尋都是能見到的。只要細心,我想在多數日本作品裡都見到。
![]() |
日本電視劇<阿信>,正在解開 |
<千與千尋>,別又說是枕頭 |
至於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更是一大把,goolge一下:たすき 看看。推薦兩個:
2011-03-1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