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的社會作用

在傳統中國,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。他影響着今天全球的華人世界觀。在今天的中國,由於之前的一系列反傳統運動,基本打斷了現在中國人的信仰。導致中國社會變成了“禮崩樂坏”。今天,他們又重新在建立儒家道德觀念來挽救他們的社會。

關於一些道德和法律的關係,一些人把它們對立起來。擴大一點為,德治與法治的問題。然而我認爲他們應該是相互作用的兩個階段。

孔子說過:“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”(論語·為政)

這裡是說,用行政手段和刑法手段來處罰約束人民,他們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恥辱。然而以道德和禮儀來加以引導,就會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恥辱。

治理國家首先需要嚴格和完善法律來懲罰犯罪和惡人,來達到止惡的目的。保障社會的次序。不過,不能只有法律,因爲那樣的社會只是最低級的。有了法律的保障之後,就需要倡導傳統的道德,宣揚傳統的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等觀點,那樣才可以建立起一個真正有和諧的社會。起到揚善的作用。

性本善與惡是儒家與法家的對立根本原因。善惡其實因人而異,有法律作爲社會之止惡基本保障,再加以傳統道德觀便能建立起一個完美的社會。

孔子又說:“克己復禮,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“ 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”(論語·顏淵)

這裡是說一個人克制自己符合禮制,便能達到“仁”。這裡的禮制可以認爲高於止惡的法律,今天的人需要知道哪些是違法的行爲,來避免犯法,那是止惡。更高一層面就是遵守禮制來升華自己成爲一個道德高尚之人。

法律的目的不是用來懲罰人們,而是用來防止犯罪。法律具有強制性。而道德的目的不僅是防止犯罪,更是用來督促人們向善。

道德用在領導層面上也有超越單純命令下級的作用。

如果只用威脅和權力來壓迫手下爲之作事情,會出現手下口服心不服。有人問孔子 “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”孔子對曰:“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” 華人傳統非常重視忠和義,只有領導對屬下好,屬下才會對領導貼心做事。這種方式屬於以心換心的人性方式。而不是機器性的命令。因爲人有感情,不能像對機器一樣,下達命令,他就會按部就班的給你完成任務。

這裡有一個故事,著名的兵家吳起在統帥魏國軍攻打中山國的時候,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,痛苦不堪。吳起發現后,毫不猶豫的親自為這位士兵一口一口的吸出膿血,解除了他的痛苦。後來,這位士兵的母親知道后,居然大哭。別人就奇怪的詢問你兒子只是普通士兵,將軍為他吸毒,應該是光榮的事情。這位母親說:“前幾年,吳將軍為他的父親吸瘡口,結果他的父親戰死也決不回首。今日將軍又為他的兒子吸瘡口,我真不知道我兒子要死在那裏了。”

吳起平時也對士兵很好,與士兵同食,同行不騎馬,一樣背負乾糧。與屬下同感共苦。然而,他同樣賞罰分明,軍紀森嚴。這樣他做到了以法律來保障最基本的規則,也用自己的德來感化了手下,使屬下能為他真心賣力。

中國的傳統文化肯定不單單只有儒家思想,儒家思想也不單單只有論語和孔子。不過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基本屬於儒家範疇,一部論語也基本包含了很多華人的核心價值觀。以至在宋朝開國出現了“半部論語治天下”的説法流傳至今。

現代是一個物欲橫流,信息爆發,極其商業化的社會。中國傳統道德並會在這樣的社會過時,發而能起到更好的作用,所謂“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”。在商業上,論語的作用也不可小看。

被譽為“日本企業之父”、“日本金融之王”、“日本近代經濟的領路人”的澀澤榮就及其推崇論語,他認爲《論語》是“工商之本”,並一直將《論語》奉為“商業聖經”。

作為一名管理學學者、成功的企業家,澀澤榮一曾創辦或管理過500多家大企業,其專著《<論語>加算盤》表達了這樣一個核心思想:《論語》講究忠、孝、仁、義,算盤則言商求利,二者並不矛盾,關鍵是要做到“見利思義”。

我相信只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傳統文化才能展望未來。

夏曆:丁亥年 8月 14日
西元:2007年9月24日

備註:幫朋友寫的作文,完全是擠牙膏,思路混亂。看來我不適合寫命題作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